gotopgi

【法律文章】房屋租賃契約押租金之探討與實務見解分析。

2017-02-21 (文/林經洋律師)
【案例】:
    男大生小明向房東淑菁承租套房(承租期間為兩年,每月租金一萬元),並同時交付押租金兩萬元,嗣大財主丙提出高價要向房東淑菁購買該套房,房東因貪圖高價而將該套房於租賃契約存續中出賣予丙,並拿著錢雲遊四海、對小明不加理睬,試問:
  • 丙可否對小明主張租賃契約係存在於小明與淑菁之間,對丙不生拘束力,並令小明即刻搬出該套房?
  • 又房東未將二萬元押租金歸還小明,小明得否向受讓人丙請求歸還押租金?
  • 設若小明與丙約定小明毋庸現實交付押租金予丙,僅將對房東淑菁之押租金返還請求權讓與丙,以代押租金之現實交付,並發函通知房東淑菁,丙即據此向法院訴請房東給付該押租金,獲得勝訴判決後聲請強制執行然無結果。嗣該租賃期間屆滿,小明乃向丙請求返還該押租金,其請求有無理由? 
【解析】:
  • 按民法第425條規定,出租人於租賃物交付後,承租人占有中,縱將其所有權讓與第三人,其租賃契約,對於受讓人仍繼續存在。本條立法目的係在保護經濟上較為弱勢的承租人,而將買賣不破租賃原則明文化,具有債權物權化之效力,如本案利中房東於租賃期間存續中將房屋所有權讓與丙,房東淑菁與小明間之租賃契約對受讓人丙仍會繼續存在,是以該契約對丙仍生拘束效力,丙自不得令小明搬出該套房。
  • 又按承租人交與出租人之押租金既未隨同租賃物併同移轉與租賃物之受讓人,則承租人之押租金返還請求權,於出租人將租賃物讓與第三人時,即得主張,無待租約終止日(最高法院58年度台上字第1753號判決要旨參照)。是本案中小明於丙取得系爭租賃物之所有權時,對房東淑菁即有押租金返還請求權存在。惟本件問題在於,房東淑菁未將二萬元押租金歸還小明,小明得否向繼受人丙請求歸還押租金?參照最高法院65年台上字第156號判例明示:「民法第425條所謂對於受讓人繼續存在之租賃契約,係指民法第421條第1項所定意義之契約而言,若因擔保承租人之債務而接受押租金,則為別一契約,並不包括在內,此項押租金契約為要物契約,以金錢之交付為其成立要件,押租金債權之移轉,自亦須交付金錢,始生效力,出租人未將押租金交付受讓人時,受讓人既未受押租金債權之移轉,對於承租人自不負返還押租金之義務。」本題丙僅繼受小明與房東淑菁間之租賃契約而已,押租金契約為另一契約且為要物契約,以金錢之交付為成立要件,原出租人房東淑菁既未將押租金交付丙,丙對小明自不負返還押租金之義務,小明當然不得向丙請求返還押租金。
  • 本件小明將對房東淑菁之押租金返還請求權讓與丙,債權讓與一經合意,債權即由讓與人移轉於受讓人。再按動產交付,非以現實交付為限,如依民法第761條第3項規定之指示交付,亦發生交付之效力。本件小明、丙間就對房東淑菁之押租金返還請求權業已成立債權讓與之合意,且小明於丙取得該套房之所有權時,對房東淑菁即存有押租金返還請求權,因此小明、丙間就對房東淑菁之押租金返還請求權讓與一經合意並通知債務人淑菁時,該押租金返還請求權即由小明移轉於丙,小明、丙間之押租金契約即成立,至於丙實際上有無自房東淑菁處受有押租金交付及日後有無受償可能等等,為危險承擔之問題,應由小明、丙於債權讓與合意當時,自行評估風險。是故本例中丙既已同意受讓小明對淑菁之債權,其即應負返還押租金與小明之責任,縱使丙尚未從淑菁處獲得押租金亦然。